基層天地廣闊,青春大有可為。位于山陰縣東北部的合盛堡鄉,有這樣一群年輕人,他們少時刻苦耕讀,學成反哺家鄉,告別繁華都市,帶著滿腔熱血,扎根基層一線,用心體會群眾所需,用情化解群眾所憂,用力解決群眾所盼,用實干擔當書寫著新時代的奮斗答卷,這就是合盛堡鄉到村工作大學生的生動顯照。

  

  專項行動以來,合盛堡鄉堅持把到村工作大學生作為鄉村振興重要人才資源,遵循干部成長規律,制定培育計劃,拓寬培養渠道,以“三個強化”加強到村工作大學生的培養、管理和使用,有效提升到村工作大學生基層工作能力,為合盛堡鄉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強化政治引領,在提升政治素質上見實效

  “到村工作大學生為合盛堡鄉發展注入了新鮮血液,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撐。我們把他們成長成才拿在手上、放在心上,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選派經驗豐富的老師幫帶,幫助他們快速進入角色,參與到具體村級事務中去,將合盛堡鄉建設得更加美好”合盛堡鄉黨委書記王建家說。

  理論講堂夯基礎。以“坐下來學+走出去看”相結合的培訓模式,結合到村工作大學生不同階段工作需要和崗位特點,通過專題學習、座談研討、網絡平臺學習等多種方式,進行全方位、立體化教學,重點抓好黨的基本理論、鄉村振興、農業技能、經濟發展等相關知識學習。導師幫帶助成長。建立健全“傳幫帶”機制,安排班子成員、業務骨干當12名大學生的老師,在思想上有人“引”、工作中有人“帶”、業務上有人“教”,幫助大學生盡快融入角色、適應崗位,從“門外漢”變成行家里手。一線鍛煉強本領。有計劃安排到村工作大學生到基層黨建、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整治、社會治理等服務黨員群眾最前沿的崗位進行歷練,在“急、難、險、重”的工作中見世面、壯筋骨,著力培養他們服務群眾、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

  

  強化宗旨意識,在為群眾辦實事上顯身手

  “新入職的到村工作大學生多數是應屆畢業生,農村工作生活經驗缺乏,初來乍到,每個人都很迷茫,不知從何做起,但他們年輕有朝氣,可塑性很強。我們作為他們工作中的老師,毫無保留傳授經驗知識,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鄉村、服務鄉村”合盛堡鄉黨委副書記張寧說。

  傾聽民聲,學會細處著眼。走進田間地頭、農戶家里,用最熟悉的鄉音鄉語,聽取百姓心聲,了解農村發展實情和群眾的“急難愁盼”,詳細記錄、耐心解惑,在溝通交流中拉近與村民群眾的距離。截止目前,12名到村工作大學生人均入戶走訪30多次。發現問題,注重小處著手。在登記核對疫情防控信息、整理裝訂扶貧資產確權到村資料、統計鄉鎮常住人口等一件件小事中,磨煉意志、錘煉品格,把平凡小事做好、做細、做實。截止目前,12名到村工作大學生為群眾辦實事60余件。開展實踐,堅持實處著力。結合自身的所學所思,充分利用扎實的文化基礎,把學習成效轉化為堅定信念、提高本領的高度自覺。政策解答時,他們是走村入戶的宣傳員;疫情防控中,他們是沖鋒一線的戰斗員;房屋排查時,他們是主動作為的服務員……在基層實踐大舞臺上,不斷提高解決實際問題、駕馭復雜局面的能力,歷練成為夯實基層基礎的骨干力量。

  

  強化能力提升,在服務保障工作上出實招

  到村工作大學生宗顯青在工作筆記中有這樣一句話一直激勵著自己前行:“生逢盛世,當不負盛世,生逢其時,必奮斗其時?!?/font>

  規范管理制度。嚴格執行縣委組織部與鄉鎮雙重管理制度,從嚴落實日??记?、請示報告、工作紀實、請(銷)假等制度規定,不定期對駐村工作大學生履職情況督查。專門建檔管理到村工作大學生鍛煉期間形成的考勤記錄、民情筆記、調研報告、工作日志、考核鑒定等資料,跟蹤研判成長軌跡。保障生活待遇。積極落實到村工作大學生各項政策待遇,加大對他們衣食住行、人身安全的關注力度,全力安排宿舍、辦公場所,配備駐村工作等基本生活所需,確保到村工作大學生安心駐村,全心工作,用心服務。給予精神關懷。組建工作微信群,為他們搭建交流溝通平臺,促進全鄉新老到村工作大學生進行經驗交流、分享體會、共同成長。每半年至少開展一次談心談話,及時了解日常思想動態和工作表現,掌握到村工作大學生成長成才情況,為推動鄉村振興作出新貢獻。

  

 

  文/圖:季雨馨、安建龍

  編輯:邊志連

  總編輯:閆文靖